别看巴基斯坦跟咱老说“铁哥们”,最近干的几件事啊,让不少人心里一咯噔,忍不住想问一句:这铁,是不是开始生锈了?
先说一件事,铜矿的事儿。咱都知道,中国现在干啥都离不开铜,建房子用,搞电车用,连手机芯片都得靠它。正因为这样,咱企业这几年一直盯着巴基斯坦那几个大铜矿,前后也谈了好几轮,眼看着就快签了。
结果,半路杀出个程咬金——加拿大。这加拿大自己就不缺铜啊,家底挺厚的,但人家出了个大手笔:前期投的钱多,附带还送两座铜精炼厂。你说这咋办?巴基斯坦一看,这又有钱投进来,还能拉动点产业升级,关键是自家财政实在吃紧,这诱惑谁顶得住?
这一来,矿没了,落到加拿大手里。虽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,但换个角度看,也算能理解:人家也是在为肚子和钱包打算。
紧接着第二件事更让人皱眉:石油勘探权,原来中国企业已经干了好一阵,资料全整明白了。这时候,美国一脚踹门进来,不但要签,还带着“捆绑销售”——咱建管道给你,直接通到阿拉伯海的港口,石油一抽就走人。
展开剩余71%对巴基斯坦来说,这条管道相当关键。它一年石油进口的钱都能买半个国防预算了,有了这管道,运输、储备、进出口成本一下降下来,别说他们,就连咱也得承认:这招够狠,够准。
可问题是,美国这动作也不是图热心肠的。表面是帮你抽油,实际上是借着机会把自己伸到南亚能源网络里来——这才是目的。
再来一件让人有点挂不住面子的事:中国卖给巴基斯坦的歼-10CE战机,本来他们军方是拍手叫好的,说性能好、价格实在。可最近风向有点变了,有巴方官员在公开场合表示,说这战机维护成本有点高,操作不如西方的顺手。
这话一出,国内网友就炸了。咋的,你用了这么多年,突然开始挑刺了?要知道,中国卖给巴铁的装备价格从来都厚道,连一些核心技术都给了,就拿“哈立德”主战坦克来说,那可是中巴联手干出来的,咋现在你说不好用了?
其实往深里看,这背后是有原因的。一方面,西方国家对中国武器那种“有色眼镜”没摘下来,总拿“仿制”说事儿。另一方面,中国这几十年没打大仗,实战数据不多,跟美国那种“打着仗推着销”的军工比起来,确实少了些“战场宣传”。
而巴基斯坦此时此刻也确实是“穷得很现实”——通胀高得离谱,外汇储备见底,各种贷款像水管一样漏。你不给他点实际好处,他真就“绑不住”了。所以拉美国、看向加拿大,其实就是想多找几个靠山,分摊点风险。
地缘政治方面也别忽视。印度那边动不动就在边境上演练肌肉,搞大军演,一副“看我怎么拿捏你”的姿态。巴基斯坦呢?就拉美国过来聊点军事合作,虽然效果有限,但也起到“刷存在感”和“找平衡点”的作用。
不过说回正事,要真说巴基斯坦就此“反水”,跟中国彻底掰了?这也不现实。
你看,中巴经济走廊还在热火朝天地推进着。中国援建的核电站,已经解决了他们三分之一的电力缺口,这是哪国能轻易替代的?军事上,从步枪、坦克到军舰,巴军的装备一半以上是中国提供的,你说说,要是现在换方向,那得多大代价?自己心里不清楚吗?
还有一点,加拿大是英联邦国家,跟巴基斯坦原来就有法律、语言上的通道,沟通起来方便。而且人家还答应:不仅帮你挖矿,还帮你把资源出口到欧洲去,这点上说实话,是中国企业暂时做不到的。
说到底,巴铁这一波操作,说翻脸吧,未必;说亲疏有变,也确实。主要就是看谁给得多、谁动得快、谁能真正解燃眉之急。换句话说,巴基斯坦就是在大国博弈中“玩平衡”,不想被某一方死死绑住。
这也提醒我们一句话——“兄弟是兄弟,生意还是生意”。再铁的关系,也得靠利益维系,尤其是在全球风云变幻的时候,没有哪个国家是靠感情做选择题的。
不过也别太悲观,中巴几十年的合作基础,不是说断就断的。只要咱们拿出诚意、稳住阵脚,该合作的地方继续推进,别让小摩擦变成大裂缝,那“巴铁”这称号,还真没那么容易被别人抢走。
发布于:重庆市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.盛康配资.配资手机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